孩子们就是这样,可能是读一本书,唱一首歌,听了老同志讲的一句金句,就会激发孩子的志向,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海宁人沈鸿小时候就是从《世界十大成功人传》及《科学名人传》两书中得到启发,最后成为机械工程界的泰斗,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沈鸿题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大字。
海宁地处钱塘江畔,地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弄潮儿传统文化,生动展示了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弄潮儿精神,哺育出众多的名人,如爱国志士杭辛斋、陈巳生,陈学昭;文化俊贤张九成、王国维、金庸;科技精英祝萃、李善兰、钱崇澍;济世能人许汝霖、徐骝良,查济民;艺坛名匠范西屏、张宗祥、米谷,他们就是海宁“弄潮儿”,也是生动的励志教育素材。弄潮儿精神一直是蕴藏于海宁文化基因中的深厚力量。
组织“五老”编好书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心有榜样,行有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海宁市关工委推出贴近青少年特点、体现关工委特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在开展“弘扬红船精神,争当时代弄潮儿”主题活动中,注重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编印出版《弄潮儿向涛头立》乡土读本,着眼于用海宁的历代名人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成长。2018年,海宁市关工委建立传统文化工作室,聘请资深学者张镇西担任主任,特邀海宁各领域有特长的11位专业人士作为工作室的志愿导师,有诗人、作家、编导、文化学者、民间艺人等等,针对文学、诗歌、书画、美学、编剧、文史、文献、博物、考古、收藏、民间艺术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思想传承、研学辅助、文明实践辅导等,承担了《弄潮儿向涛头立》读本的编撰工作。该读本精选海宁乡贤46人,撰写成45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励志故事,并配以100余幅图片,分成“爱国志士”“文化俊贤”“科技精英”“济世仁人”“艺坛名匠”5个部分,全书约14万字。从不同的角度,把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海宁历代“弄潮儿”事迹挖掘出来。在市委分管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市财政解决专项经费105万元,共出版印制8.5万册。
激励学生读好书
《弄潮儿向涛头立》读本首批免费发放3-9年级学生,以后每年发放给小学三年级新生。2019年,海宁市关工委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远离手机、远离游戏,走近“悦”读,号召中小学生阅读《弄潮儿向涛头立》,学习身边榜样,传承弄潮儿精神。开展阅读研学,充分发挥“五老”导师资源优势,积极丰富项目内涵,与图书馆、藏砚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民间文化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先后举办青少年阅读活动17期,参与1300余人次。连续三届组织“弄潮儿向涛头立”读书知识大赛,试题内容包括海宁的乡土知识及文学常识,首届全市12个镇(街道)10637名学生参加,345名“五老”参与了阅卷工作。海宁市关工委主任张炜芬在颁奖仪式上强调,要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用优秀的、感人的故事引导人、教育人。通过以赛促学形式,促进对海宁名人文化的学习传承,让学生从中领略身边乡贤的事迹,感受家乡的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浩然正气;文化前贤坚忍不拔、砥砺前行的家国情怀;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开拓创新,勇于登攀的无私奉献;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建功立业,回报社会的洋洋美德。通过读书竞赛,“弄潮儿精神”深入人心,营造了争做弄潮好少年的良好氛围。
载体活动用好书
围绕着如何用好《弄潮儿向涛头立》读本,落实系列举措。一是融入思政教育大课堂“长者会客厅”,围绕读本中的人物故事,先后举办“弘扬红船精神,争当时代弄潮儿”“赤子展情怀·青春写传奇”“感悟——榜样的力量”“弘扬谈迁文化·当红船好少年”等主题会客厅10余场。比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会同海宁市政协教科卫体与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在海宁市第一初中举办“永恒的信念——奔向延安的海宁人”,讲述沈鸿、夏之栩、沙可夫、米谷、陈英、李云的革命故事;在沈鸿纪念馆,离休干部王国坚与学生们分享沈鸿传自学成才并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做作了突出贡献传奇经历;在盐官丰士小学围绕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以此作为学生未来“立志、坚守、立功”的成长指南,进行巧妙场景构思,引导学生感悟先哲的智慧。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交流,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学习身边榜样、争当时代弄潮儿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了“长者课堂”志愿服务品牌,2018年以来,海宁市关工委依托传统文化工作室工作平台,组织“五老”志愿者以读本中人物为素材在暑假走进假日学校、图书馆、文化礼堂、名人纪念地等阵地,为中小学生提供沉浸式宣讲、研学。在暑期由“五老”导师专题讲授《初心不改涛头立——海宁历史文化与弄潮儿精神的凝练》《谈迁和谈迁精神》《“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爱国实业家查济民》《硖石灯彩》《海宁皮影戏》等系列讲座,带领青少年寻访名人足迹、感受文化魅力,累计受众2000余人。三是疫情期间推出云上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开展《缅先贤战疫情——“神医”王士雄》等励志故事线上阅读传播,为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四是连续两届举办讲故事比赛,《自学成才志竟成——沈鸿的故事》《潮乡儿女的骄傲——吴梅的故事》《爱国从小事做起——米谷的故事》《宁静致远识科学——贾祖璋的故事》《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真切地再现了时代的真实,用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原历史的真实,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激励着同学们向英雄学习,向榜样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是开展“学心中榜样 做弄潮少年——红船少年喜迎二十大”情景剧大赛,将读本中历史人物事故、事迹搬上舞台和银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海宁楷模形象展示在舞台。有18所中小学校进入决赛,分别评选出节目金奖、银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道具奖、优秀演员奖。
浙江省关工委副主任江坪专门在《浙江日报》之江观察专栏发表《有感于“弄潮儿向涛头立”》时评,认为编写乡土读本让青少年以本地区革命前辈、文化名人、科技精英为榜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这个创意值得借鉴。利用乡土教材培养时代新人,不仅丰富学校思政课堂,而且为“五老”老有所为提供舞台。